大胆试,放心闯!深圳“宽容失败”新政让科创人员放开手脚加速前进

2025-07-18 20:37:59

在科技创新领域,一次科研项目的失败,往往可能导致参与人员考核受影响、晋升遇阻碍,项目牵头者还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。这种情况使得一些高难度、高挑战的前沿课题时常让科研人员望而却步。


近日,深圳市科技创新局《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(试行)》正式发布,明确了宽容失败的具体情形与履职尽责的认定标准,旨在为科研活动营造更适宜的环境,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,推动科研创新加速向前。


政策核心内容


1. 适用范围

该政策的适用范围涵盖全市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,高校、科研院所等自主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可参照执行,适用对象包括事业单位、企业及从事科技管理、研究的人员。


2. 责任认定

政策明确了五项勤勉尽责的标准,即需符合战略方向、遵循科学决策程序、无以权谋私行为、主动担当并及时纠错等。同时,列出了9类可免责的情形,如原始记录证明已尽责仍未完成项目、高风险技术项目未达预期等,在满足勤勉尽责条件时,相关单位和个人可免除责任。


3. 认定程序

可由相关方申请或主管部门依职权启动,经受理调查、专家组评估、与纪委监委确认等环节后,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决定,并将结果反馈至相关部门,认定为履职尽责的,不影响其后续考核、资金申请等。


重要影响

这一政策的出台,是对科技创新规律的尊重,通过宽容失败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,契合科研不确定性的客观事实,同时,进一步健全了科技创新领域的责任认定机制,使相关管理更具规范性和操作性,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引,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在有序框架下更高效地开展。

1. 对科研人员:明确免责边界,减少创新顾虑。

减少了因正常科研失败可能面临的追责风险,使其能更专注于科研探索,在高难度、高风险的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精力。


2. 对科技企业:提供明确预期,降低创新成本。

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等研发密集型企业,政策为其参与财政资助项目提供了更明确的预期,有助于企业更积极地开展创新活动,降低创新过程中的顾虑。


3. 对相关行业:活跃科研活动,增添创新动力。

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依赖持续创新的行业,将因科研活动的活跃而获得更多技术突破的可能,科研服务行业也可能随科研活动的增加而迎来需求增长。


4. 对创新生态:完善制度保障,构建创新环境。

通过区分正常失败与违纪行为,既能维护科研秩序,又鼓励探索精神,对构建更健康的创新环境具有积极意义。



钱学森曾说: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,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。创新就是要想前人所未想、创前人所未创,不可避免面临失败的风险。宽容失败,能让创新者气更昂、胆更壮,放开手脚、勇往直前。

从长远来看,深圳此次推出宽容失败新政是对创新生态的一次深度升级,通过营造鼓励探索、宽容失败的氛围,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聚集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,更有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


信息来源:深圳市科技创新局